阅读:8624回复:0
马凡综合征——基因检测指导临床诊疗FBN1基因定位于15q21.1, 基因全长235kb, 含有66个外显子(编码区65个外显子),其编码的原纤维蛋白-1(fibrillin-1)属于糖蛋白, 由2871个氨基酸组成, 是构成细胞外微纤维的主要蛋白之一。FBN1基因突变在蛋白水平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作用机制:(1)基因突变导致fibrillin-1蛋白含量的减少,称为半倍剂量不足(Haploinsufficiency);(2)突变型fibrillin-1与野生型fibrillin-1相互作用,影响蛋白功能,称为显性负相(Dominant Negative)。全基因范围的大量(已报道超过2900个)突变可以导致复杂的血管表型。Human Molecular Genetics、European Heart Journal 等都报道过FBN1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分析。 FBN1基因截短/剪接突变发病年龄更早 Linnea M. Baudhuin等对携带FBN1基因(可能)致病突变的179例患者进行基因型-表型关联分析,结果表明,FBN1基因截短/剪接突变在Ghent标准表型阳性的患者中的频率明显高于表型阴性的患者,与错义突变携带者相比,携带截短/剪接突变的患者,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的年龄更早(29 VS.51(中位数))。主动脉不良事件与年龄相关性的发现,对那些携带截短/剪接突变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。 FBN1基因HI型突变显著 图片:111.png ![]() Romy Franken等分析了570马凡综合征成人患者的基因型,并对其进行约10年的随访,其中,357例患者携带FBN1基因突变,包括146例HI型,211例DN型。结果表明,与DN型突变携带者相比,携带HI型突变的患者,疾病终点(包括死亡和夹层)的风险提高2.5倍,其他主动脉并发症的风险提高1.6倍,提示致半杯剂量不足型FBN1基因突变(主要包括stop gain 和 frame shift)显著增加心血管死亡和主动脉夹层的风险。 FBN1基因突变类型影响药物治疗 图片:112.jpg ![]() 氯沙坦,血管紧张素II受体1抑制剂,能够通过降低血压、抑制TGF-β信号通路逆转马凡小鼠模型的主动脉不良事件。Franken R等以117例携带FBN1基因突变(HI38例,DH79例)的患者为研究对象,每位患者每天随机接受100mg氯沙坦或者不服用氯沙坦,持续3年后,MRI测量主动脉根部直径。总体而言,氯沙坦显著降低主动脉根部扩张率,但是,氯沙坦的作用仅出现在半倍剂量不足型突变组,在显性负相组没有药效。提示,携带HI突变型的患者对氯沙坦治疗更敏感。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,使得基因组数据以及de novo突变呈现爆炸式增长,数据的解读,将成为新的挑战。只有将基因组学的信息与临床表型的数据相关联,才能更好地解释复杂的基因变异,预测疾病的风险。 参考文献: 1. Baudhuin, Linnea M., Katrina E. Kotzer, and Susan A. Lagerstedt. "Increased frequency of FBN1 truncating and splicing variants in Marfan syndrome patients with aortic events." Genetics in Medicine 17.3 (2014): 177-187. 2. Franken R, Groenink M, De W V, et al. Genotype impacts survival in Marfan syndrome.[J]. European Heart Journal, 2016. 3. Franken R, den Hartog A W, Radonic T, et al. Beneficial outcome of losartan therapy depends on type of FBN1 mutation in Marfansyndrome[J]. Circulation: Cardiovascular Genetics, 2015, 8(2): 383-388. |
|